所谓的词类活用,就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,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。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,这也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,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、形容词、数词用作一般动词,名词作状语,作使动用法,意动用法等等。今天三人行语文孙老师先带大家了解一下用作状语、用作动词、用作名词的三人种高频用法。
一、用作状语
状语,往往是从时间、处所、方式、条件、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、限制的一个部分。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,表示动作的状态、方式、时间、处所或程度等,换句话说,用来修饰、限制动词或形容词的部分,我们称之为状语。
【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酿泉也。《醉翁亭记》】
在这个例句中,山行六七里这个短句中,有动词“行”,也就是说“山”字在此应该是修饰“行”,表“行”的地点,所以“山”字在这儿应该是名词作状语,解释为“在山上”。
二、用作动词
这一类的活用现象其实很容易发现,往往发生在一个句子中名词的附近。如何来理解呢?通俗而言,名词前面,往往是动词或者形容词这两种情况,但是如果有两个独立的名词同时出现的时候,那么往往前面的一个名词作动词。也有这样的情况,就是形容词与名词同时出现,解释时不通顺,那么也可能是前面的形容词用作了动词。
【渔人甚异之。《桃花源记》】
在这个例句中,也是如此,从字面上理解,如果释为“渔人十分奇怪的它”,就会发现“异”这个字的解释有异议,因此我们就要思考在这里,它出现在代词“之”的前面,它也应该是作动词使用,结合语境,应该是用作意动“以···为异”,认为···是奇怪的,如此,则句子也通顺。《陈涉世家》中的“固以怪之矣”的“怪”同此类解释。
三、用作名词
句子中也常常有动词和形容词作名词的用法。它们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,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。
【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《曹刿论战》】
在这个句子中的“伏”本意为动词“埋伏”,在“有”字后面应当作为名词解释为“埋伏的部队”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孙永华老师,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,中学语文教师、中考语文考点解析教师 、【高分作文】实践导师。从教18年来,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,并一直奋战在一线讲台,曾多次参与中考阅卷,始终如一的致力于中考语文考点的研究与解析,对教材和考纲有清晰的把握。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、针对性强的中考语文考点教学体系。